《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信厅信管〔2020〕8号)精神,加快全省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制定实施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生态体系全面构建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全省5G、标识解析、IPv6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制造业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全面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和推进企业上云走在全国前列;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培育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构建走在全国前列;工业互联网态势感知、安全监测和应急服务指挥平台全面建成,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工业互联网综合能力提升行动
1、深化组织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组织电信运营商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在省重点产业园区加快部署5G、设备互联、边缘网关、IPv6等新型网络设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内外网络改造,深化工业互联网“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布局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中心(IDC),构建服务产业园区和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到2023年,全省推进建设20个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示范园区和200家示范企业;5G网络实现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高品质宽带实现大中型企业全覆盖,IPv6实现规模部署和演进升级。
2、加快建设标识解析体系。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及托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节点对接和运营服务。鼓励和支持工程机械、光纤光缆、食品、医药、电力电气、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龙头企业推进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扩大全省标识注册规模、标识解析量和创新应用深度。到2023年,全省布局建设30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形成2亿以上标识注册规模。
3、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支持电信运营商、平台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通信设备企业、制造业企业等联合打造“5G+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推进开展满足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典型工业应用场景,研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工业APP,建立健全5G行业应用评测指标和评测体系,深化开展行业示范应用,努力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到2023年,全省打造3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0个示范应用企业。
4、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持续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支持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鼓励省内重点产业园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联合中国信通院等专业机构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测试、水平监测和诊断咨询服务,探索发布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能力指数。到2023年,全省培育形成10个全国百强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5、培育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省内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重点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为供应商、分销商、客户以及线下、线上渠道等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管理服务和能力,依托平台深化产业链供需对接,协同开展产业链断点、堵点、痛点问题攻关,推进实现补链、强链、延链。重点面向纺织、服装、家装、玩具、3C数码、家电、洗化等消费品行业企业,打造C2M定制平台,通过柔性组织产品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打通消费端和生产端,发展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建设C2M数字工厂。到2023年,全省培育20个重点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打造50个销售过亿的C2M数字工厂。
6、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数据保护等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指南,引导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内部管控制度,探索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全面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安全信息共享与应急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轨道交通、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建设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平台,推进工控系统、实时数据库等核心软件国产化替代,推动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培育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到2023年,构建完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平台体系,培育50个优秀工业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和30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信息安全企业,打造10个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示范基地。
(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载体提档行动
7、强化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建成运营南京、苏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探索常态化运营发展模式。支持常州天正、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建设国家级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无锡红豆、江苏电力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努力将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成服务区域工业大数据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供需对接、交流培训、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重要基地。
8、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云基地)。深化推进国内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省内重点产业园区、龙头制造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工业云基地,集聚工业互联网创新要素,推动探索构建合作创新机制,深化开展低成本数据采集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平台测试评估、解决方案创新、咨询诊断服务等工作,加快形成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区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能力。到2023年,打造1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10个工业云基地,有效赋能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9、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链行动。深化组织省内重点产业园区创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引进和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赋能平台,重点面向汽车零配件、纺织、电子信息、电力、石化、建材、冶金、装备等行业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赋能APP,共同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云用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垂直电商等新模式,降低新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到2023年,依托省内重点产业园区建设15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重点打造10个产业链平台,赋能30个销售过百亿的细分行业,形成300个赋能APP。
10、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化业务和股权合作,组织投融资机构与省内重点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对接和服务,利用社会资本力量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和上市企业,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龙头。到2023年,全省培育形成50家工业互联网独角兽、准独角兽、瞪羚企业,力争推进20家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
(三)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行动
11、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本质贯标。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跟踪评估,摸清发展现状,编制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加大统计、分析和评估力度,指导各市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在技术、模式、业态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并在冶金、机械、纺织服装、电力、石化、建材、船舶、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等行业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工程。到2023年,全省累计推动25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2、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培育一批前沿新技术融合创新项目,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新兴技术与平台集成应用,实现与行业知识、工业模型等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并培育新技术在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安全可信等细分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影响力强的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模式和创新商业模式。到2023年,分类培育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示范项目。
13、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深化推进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针对工业制造企业在生产现场、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综合运用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建模分析与优化等技术,从产品全流程、资产全流程、商业全流程等方面高标准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工厂”,树立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灯塔”。到2023年,在细分行业领域培育打造3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14、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鼓励和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研发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快工业设备上云步伐,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运维、销售、物流、库存等业务在线协同;创新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融合应用模式与技术,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发展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到2023年,全省新增10万家上云企业,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创建2000家星级上云企业。
(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提质行动
15、优化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围绕平台服务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网络建设服务商、数据采集服务商、工控安全服务商和工业互联网配套服务商等,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服务机构。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分级分类机制,从技术创新、产品能力、市场拓展等方面动态评估遴选资源池单位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迭代优化服务资源池目录,建强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到2023年,遴选500家以上优秀工业互联网机构优化组建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
16、组织工业软件和工业APP攻关。加强组织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相关标准研制及标准实施工具研发,建立完善工业APP分类分级评价体系,推进标准宣贯和评价体系应用。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制造业真实需求,培育一批解决企业特定问题的工业APP。持续打造江苏工业APP汇聚平台,进一步完善工业APP分类分级评定、宣传推广、供需对接、统计监测、软件著作权申请绿色通道等功能,培树第三方工业APP应用商店品牌。引导研发单位开放共享工业APP,推动制造业企业实验验证工业APP,不断提升平台汇聚工业APP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供需对接效率,促进优质工业APP应用推广。到2023年,全省工业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规模,培育1.5万个精品工业互联网APP。
17、培育自主可控工业软件龙头企业。支持朗坤智慧等一批已在行业中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技术实力强的国产工业软件厂商加快发展,优化工业软件协同创新发展环境,推进国产工业软件厂商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加快国产化进口替代步伐,鼓励和支持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加大“一带一路”项目推广应用。到2023年,努力打造3个国产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国内龙头企业。
18、加强云服务骨干企业合作。深化与华为(H)、阿里(A)、腾讯(T)等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战略合作,持续组织推进专项工程,以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推动省内外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联合开展咨询诊断、解决方案攻关,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云服务基地建设,共同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项目。
19、组织开展强链拓市专项行动。强化组织省内外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策划实施“苏货云选”线上活动和“强链拓市环省行”线下活动,帮助省内企业“找配套、拓市场”,共同培育工业电商人才,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省内制造业企业提供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服务,帮助国内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帮助外贸企业向内转身,促进内外贸有效贯通,助力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双循环。到2023年,促成省内制造业企业达成3000亿以上的线上交易及服务订单,培养1000名以上的工业电商人才。
20、深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任务。强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推进国家顶级节点、顶级节点灾备中心、二级节点、递归节点互联互通,支持长三角企业“建标识”“用标识”。联合组织开展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信创”试点工作,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建设。深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合作,提升工业信息安全联合预警、处置能力。充分发挥长三角技术人才优势,联合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组织协调
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对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省市联动,研究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大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形成全省上下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工作格局。强化全省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水平监测,为政策研究、宏观决策等提供支撑。
(二)制定相关标准法规
探索开展工业大数据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对数据所有权、数据交换、数据使用规则等进行法律规范;实施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水平提升计划,依托省内外龙头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制定;组建专家团队在全省各设区市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五星级上云企业、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等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咨询诊断工作,培育打造我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
(三)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持续开展省科技企业家和企业CIO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组织工业信息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搭建新理念学习平台、新技术交流平台、新模式合作平台,宣贯国家、省工业互联网政策,更新发展理念。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培训,推广示范标杆建设标准和优秀案例,指导重点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示范标杆建设,培养我省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人才队伍。
(四)大力促进产融合作
积极拓宽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推动省、市、县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支持全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搭建银行与企业交流平台和对接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提供精准信贷扶持。
(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省工业互联网联盟功能作用,组织省内工业互联网企业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峰会、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大会,以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软博会等活动,定期举办江苏智造创新大赛、工业APP大赛、工业信息安全大赛,积极营造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六)加大资金政策支持
强化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等重大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市出台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全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